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建立,一条条江河、一个个湖泊、一片片森林和草原有了专属守护者。我国累计完成造林10.2亿亩,为全球贡献了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成为全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

保护母亲河,他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18年后的今日中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深刻改变中华大地。从集中攻克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把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农村,多措并举推动乡村环境整治,全国累计建设5万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晏婴之所以三拒辂车,在于他懂得正人先正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先不做,而且时时刻刻给他人作出表率。
他向宋仁宗呈奏《上三冗三费疏》,建议朝廷去三冗(冗官、冗兵、冗僧)、节三费(道场斋醮、多建寺观、靡费公用)。季康子请教时,孔子也告诉他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既有坚守正道、涵养正气等含义,也有端正自身行为、带头作出榜样的意思,是古代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寿州任职期间,当地发生饥荒,陈尧佐带头拿出自己的俸米,做成粥赈济灾民,其他官吏富民看到后纷纷效仿,救活了数万人。在奏疏最后,宋祁提出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认为朝廷应作出榜样,带头厉行节俭、减少开支,如此则天下响应,民业日丰,人心不摇,边患和财政问题自然能逐步解决。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月8日)北宋宝元年间,西北战事吃紧、国家财政困窘,大臣宋祁忧心不已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将这一战略方针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一个饱经沧桑而初心不改的党,才能基业常青。
一个铸就辉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的党,才能无坚不摧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一个饱经沧桑而初心不改的党,才能基业常青。一个铸就辉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的党,才能无坚不摧。
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将这一战略方针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积极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中华文明和世界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实现共同进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积极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中华文明和世界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实现共同进步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夏粮颗粒归仓,新一季秋粮压茬推进。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613万吨(2923亿斤),夏粮实现了丰收。
2023年将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富裕农民、呵护农民、提高农民,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扎实推进,释放出乘数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
考察雄安新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闯出一条新路来。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压茬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下足功夫。
振兴之路,步履铿锵。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0个农业产业强镇。产业旺 乡村兴广东茂名,一颗荔枝,引领振兴。(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梁秋坪)。
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约5.1万元。从渔业种子到农作物种子,传递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种业振兴的殷殷关切。
延安苹果、大同黄花、兰州百合、丹东草莓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聚力产业振兴,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一大批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树立文明乡风。
字字千钧,指明路径。如今,全国所有行政村都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开设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察看土壤、种子样品等展示。目前,村里荔枝种植面积达6800亩,占到村子耕种面积的87%以上。时隔3个多月,7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农业大省四川考察时将目光投向了农作物种子。促农持续增收。
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2023年中策划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奋力耕耘正当时 习近平指引乡村振兴阔步前行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共同富裕是一个老话题,又连着一个个新课题:乡村振兴中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农村现代化道路怎么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怎么建?直面问题,深邃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想得深、点得透要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来到古都西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一业带百业,百业促全局。中国田里中国种,中国碗里中国粮。 |